一、征集告示
在新时代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宣传与科普的方法更加多元,由福建省心理学会、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法治报社联合共建的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现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心理学相关的各类科普素材作品,以多样灵活的方式和渠道,传播普及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呵护每一颗心灵,助力平安建设。
(一)组织单位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二)征集对象
对心理学有研究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三)征集主题
科普素材作品围绕心理学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心理科普、心灵治愈、心理热点、心理学术、婚恋心理、职场心理、家庭心理、学生心理、疫情心理、情绪调节及人际关系等方面。
二、征集类型
(一)视频类心理科普素材
① 表现形式不限,与心理学内容相关的、主题鲜明、构思新颖、结构紧凑、内容丰富的微视频,如剧情短片、纪录片、动画片、沙画等均可;
② 保持原创性和完整性、严禁剽窃,微视频画面不得包含与创作主题无关的LOGO等标识和广告;
③ 对拍摄器材不作限制,智能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等设备均可;
④ 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画质清晰,画面饱满流畅;
⑤ 格式为mp4或mpg,文件大小原则上不超过1G,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分钟以内,横、竖幅均可;
⑥ 每条心理科普微视频须有精练平实的标题、创作者、创作时间(年月日)和100字以内的文字简介;
(二)心理科普文
① 写作风格不限,可以是与心理学内容相关的、主题鲜明、新颖有趣、情感真挚、引发共鸣的故事、诗歌、散文、随笔、杂文、议论文等;
也可以是对心理学相关文献的个人观点解读、对心理学书籍电影的评论文章、对生活心理现象和热点事件的感悟理解等;
② 体裁结构需符合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叙事文应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剧情连贯;议论文须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述严密;
诗歌须有意境、有内涵,符合格律要求;
③ 作品应具备文学性、故事性、感染性、表现力;
行文需通俗易懂,表达技巧需丰富得当,写作手法需有所创新、语言描述需准确规范、简练自然、形象生动;文稿布局结构应完整、自然、严谨;
④ 内容如有参考文献或者节选专著,请务必清晰标注原文信息和节选来源;
(三)美术类心理科普素材
① 与心理学内容相关的、主题突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深刻寓意的漫画、简笔画、油画等作品;
② 要求画面清晰、整洁干净、无破损,可以手绘也可以电脑绘图,手绘作品需进行扫描;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连环画形式要求标明序号;
可以是彩色、也可以是单色作品;
③ 格式为JPEG,像素大于300dpi;
三、征集要求
① 投稿作品须为原创首发作品,并且未在其他平台上发表,严禁剽窃、抄袭;
② 内容积极健康、宣传正能量,严禁含有违法、暴力、色情、反社会、反民族等内容;
③ 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④ 投稿者应对投稿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保证其投送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⑤ 主办方对所征集的作品拥有使用、修改、传播、出版、媒体宣传等权利,作者拥有著作权和署名权。
主办方必要时可引用作者姓名和其他必要信息,凡投稿者视为接受本项规定;
四、征集方式
1. 请您将心理素材、作品发送至邮箱fjshxlfw@163.com ,联系人:谢老师,电话:0591-22888686;
2. 所有心理素材、作品的文件名统一以“姓名+征集主题+征集类型+作品名称”形式投递,并附上不超过500字左右的作品说明,压缩包要求为RAR或ZIP格式;
3. 素材、作品若被采用,工作人员将回复邮件或电话告知,由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结算支付稿酬;
— 寄语 —
把你对心理学的热爱与灵感
通过创意创作尽情地挥洒展现。
时刻期待着您的佳作与惊喜!
让我们一起
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献智助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