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心理学”为主题,旨在探索AI技术发展背景下社会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心理学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共计8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于28日上午举行。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于丽、四川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滕文浩、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刘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于丽在致辞中表示,四川省社科联高度重视心理学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社会心理结构,四川作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将持续支持心理学与AI技术的交叉研究,推动 AI 技术与社会心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滕文浩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学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校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至今,已建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心理学院聚焦社会与管理心理学、网络心理学等前沿方向,致力成为西部心理学人才培养高地。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刘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当前AI技术深刻重塑社会行为与心理,心理学界需回应时代命题。本次年会聚焦于AI技术与社会心理研究的融合路径,彰显学界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的深入研讨、携手共进,一定能为推动学科创新、社会发展、教育强国注入心理学力量。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佐斌教授主持。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本次年会共设立12场主旨报告、52场专题论坛、36场口头分组报告、4场硕博论坛、6场展贴报告、1场会刊介绍活动和2场圆桌论坛。
年会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兼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寇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原任会长李红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任会长许燕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孙健敏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冯正直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王垒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靳宇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超教授、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健宁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栾胜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齐玥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蒋春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莹副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戴琴教授、中山大学罗思阳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何宁教授聚焦于技术变革下的理论突破与实证创新的相关议题,依次展开主旨报告。
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专题论坛、口头分组报告、博硕论坛、展贴报告相继开展。与会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们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多维度的思考路径,深入讨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社会心理学相关议题。
年会特色环节中,学者们围绕“新时代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展望”和“AI与传统文化对接”等议题展开跨学科对话,凸显心理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链接与现实价值。
29日16:00,大会闭幕式如期举行,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管健主持。管健指出,会议上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为社会治理、教育创新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靳宇倡教授、刘力教授为服务本次大会的志愿者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寇彧教授颁发硕博论坛报告证书。
承办方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靳宇倡教授致辞,指出此次会议主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他呼吁学者深化人机互动、伦理风险、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探索,助力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理论建构。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6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张卫教授致欢迎辞。
最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执行秘书长何宁教授致闭幕词。
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界高水平学术平台,本次年会立足人工智能革命与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交汇点。会议成果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