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上午开幕,在今日发布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心理健康的两项提法值得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心理健康工作,是国家层面对全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
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你我来说,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意味着在未来,获取心理帮助将变得更加容易。这些举措的落实将有助于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在今年两会期间,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一起了解。
建议心理健康纳入必修课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
学校每年开展一至两次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将心理健康纳入必修课。“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标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筛查评估标准等。”翟美卿表示,建议通过建设社区心理驿站、互联网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支持补充,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协作机制。
翟美卿表示,应尽快出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法》。“通过立法明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财政保障和服务标准,将‘软倡导’变为‘硬责任’。”翟美卿建议,建立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强化家、校、医、社协同,打通全链条支持。在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实现每学期全员心理筛查及动态档案管理,并与三甲医院合作开通心理危机转诊绿色通道。“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民族未来。建议借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试点经验,尽早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法》,以法治力量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一体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赵玉芳
当前,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缺乏身心健康一体教育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较成熟的范式,普及面广,但生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青春期阶段的身体发育相关的教育普遍缺乏。同时,社会也缺少身心健康一体教育的理念。
赵玉芳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基于身心一体健康理念,扩展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加入包括身体发育、身体健康、身心相互作用在内的青少年身心一体健康教育。二是在6—8年级必修课程中设计青春期身心一体健康教育专题。三是重点关注高风险群体,设置专项强化农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群体的身心一体健康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
谢文敏经过走访调研和梳理资料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存在校园心理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配套设备设施建设不足,家校社三者长期分离导致协同不力等问题亟待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坚持‘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家校医社’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同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谢文敏说。
建议将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
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应该得到进一步关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都应以此着手,用更务实的方式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张其成认为,从政策层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应该进入医保覆盖范围,另外,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应该采取更多样的方式进行干预,包括采用中医药进行调理,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加强人格教育,在学校内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人格,健全的人格。”
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推送暴力欺凌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
她认为网络生态问题亟需治理,应减少网络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保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她建议,针对网络沉迷识别标准、网络内容分级标准等实践难点,由网信、教育、卫健等部门联合出台实施细则。通过年龄和内容双重设限,强制短视频、游戏、社交平台实施分级标签制度。严令禁止通过大数据算法,向未成年人推送“暴力欺凌”“饭圈互撕”等不良话题,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平台背后的运营主体实施罚款、扣企业信用分、停业整顿等惩罚措施。
建议建立统一心理咨询师评级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张睿
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正在增加,但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招摇撞骗,非法敛财,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鉴定、评级机制,逐步规范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业务监管机制,建立心理咨询师长期培训机制。
建议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刘均刚
当前中小学生的焦虑抑郁现象令人关注,建议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充分懂得生命、理解生命、接受生命;要克服教育内卷的现象,让孩子愉快学习;多接触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孩子内心强大起来,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