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文化视角下 中国家庭教育的得与失
编辑:赵妍
2022-12-07 13:23:21
浏览量:276
评论:0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交互的教 育促进,狭义的家庭教育则仅仅是指父母在日常 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起到正确的引领性的作用—— 这种指引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行为方面,也表现 在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方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 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贯穿于个体成长的终 身。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长远影响是难以磨灭 的,这种奠基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 视,尤其对于中国这种强调“学与教”传统文化 的国家而言,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文化视角下, 中国家庭的得与失,才能更好地调整教育方式, 实现家庭教育积极作用的最大化。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教育

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少有的拥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 国家,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可忽 视的。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 庭以一种与国家相同的组织结构而存在着,是仅次于国 家政权的权力系统,集生产、生活、学习等为一体,对 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古代虽然不断经历着朝代的更 替,但基本以儒家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这种稳定 的文化特性已经深深融入了民众的日常行为与价值观念 之中,这种稳定性在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使我国的 传统家庭教育形成缓慢发展、缺乏改变的特点;在不断 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家庭教育又存在重 视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 信念根植于家庭教育之中,父母重视对孩子智力教育的培养,对子女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弟子规》、 四书五经等也要求重视家庭中品行、习惯的培养,包 括兄友弟恭、诚实守信、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随时 代的发展,家庭教育也逐渐出现重文化教育忽视德育 发展的情况。


第9页-22.png


中国式家庭教育下的智力教育发展 

无论是“孟母三迁”的佳话,还是古代科举出类拔 萃后入仕为官作为成功象征的传统,这种对学业教育重 视的传统文化也塑造着我们现在社会的家庭教育趋向。 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历越来越成为成功路上的通行 证,家长将“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口号,对孩子通过学 习获得成功抱有极大的期望,“望子成龙”的心态在这 种社会价值取向下进一步膨胀开来。传统文化中对学业 的重视,加上现实环境的挤压,这样的文化和现实境况 驱使着家庭教育向智力教育侧重。 我国家庭教育对学习方面的重视,首先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大部分家庭有很强的意愿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 经济支持,家庭提供的支持不断促进着孩子去学习、去 挖掘自身潜力,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有 利于提高我国的平均教育水平。当然,过度的重视往往 也存在着潜在被忽视的弊端,家长对智力教育的重视往 往走入盲目比较的错误方向,应试教育传统和攀比心理 给家长带来了难以忽视的经济压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 焦虑。尤其在“双减政策”下,家庭智力教育的焦虑成 为常态化,不利于家庭良好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社会 良好竞争风气的形成。


第10页-24.png


我国家庭教育对个体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体现在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培养、三观的塑造、行为习 惯的养成等方面。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依托下,道德教育也始终作为家庭 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存在着,家庭教育自孩子出生便一直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及成长的 发展,其德育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一些对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起到一定引导作用 的传统书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家庭在其中也发挥 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将子女培养 成一个仅成绩优异的人是远远不够的,个人道德层面的 成长发展才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关键。传统文化中孝 道、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美德品质也被吸收容纳进了 家庭教育之中,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德育风格是我 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和闪光点,不仅有利于孩子个人的三 观形成,也对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但又常常 被忽略的一个关键教育因素。与其他国家对比看来,我 国文化中重视血缘,强调整个家庭的联结性,这份养育 的责任感使父母往往会选择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 础,对于子女生活上需要独自面对的事情也都包办,最 后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对于智力教育 的重视也会挤压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的空间,家长更 关注儿童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心理、社会性的发展,使得 儿童独立自主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社会。这提醒着我们 要做好不同方面教育的平衡,注意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家庭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正如 传统家教经典《颜氏家训》中对亲子关系的本质所描述 的一样:“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 服”,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增强家庭教育的感染 力,进而发展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形式。我国 家庭关系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展现出新的形态, 随着家庭关系的简化,亲子互动得到家庭的关注,父母 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子女的沟通中来,家庭关系也 更趋向平等与尊重,父母与子女不再是单向的教育与指 导,而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良性关系。 家庭关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新观念的共同作用下, 一方面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仍处于权威地位,掌握着关系 发展的主动权与选择的决定权,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又 是平等的,家庭关系不断吸收着新时代的养分,与时俱 进着,实现着传统家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该把 握好继承与发展的边界,吸收传统文化中值得学习的部 分,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打造一个美好和谐 的亲子关系,助推家庭教育的发展。


文化视角下家庭关系的特点

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家庭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正如 传统家教经典《颜氏家训》中对亲子关系的本质所描述 的一样:“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 服”,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增强家庭教育的感染 力,进而发展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形式。我国 家庭关系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展现出新的形态, 随着家庭关系的简化,亲子互动得到家庭的关注,父母 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子女的沟通中来,家庭关系也 更趋向平等与尊重,父母与子女不再是单向的教育与指 导,而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良性关系。 家庭关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新观念的共同作用下, 一方面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仍处于权威地位,掌握着关系 发展的主动权与选择的决定权,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又 是平等的,家庭关系不断吸收着新时代的养分,与时俱 进着,实现着传统家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该把 握好继承与发展的边界,吸收传统文化中值得学习的部 分,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打造一个美好和谐 的亲子关系,助推家庭教育的发展。


第10页-25.png


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家庭教育应积极吸取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对家庭 教育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道德教 育方面,可以着眼于古人总结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进 行良好的家风建设,吸取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部分,打 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学习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的突破口, 家庭在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二)家庭教育应打破部分固有观念的枷锁 

传统文化在帮助我们塑造家庭教育形态的同时,也 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些不易发觉的“观念枷锁”。我们 应当打破这些固有的限制,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家庭教育不应再将智力教育作为孩子发展的重 点,加强对道德教育、独立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促进 子女的全面发展,个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能力才能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实现自我价值。 

(三)家长应积极与社会、学校合作 

家庭教育不仅应在家庭中发挥引导作用,更应建立家校、家与社会的桥梁作用,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家长应当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防止家校的教育进度错位;要通过微信群等渠道了解孩子的 发展状况,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发展环境;家长 也用当及时关注社会的发展,紧跟新思想、新观念的指 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赵妍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543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278 次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67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锁朋
    播放:54 次
  •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能力培训项目简介
    讲师:
    播放:77 次
  •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能力培训项目简介
    讲师:
    播放:171 次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屏东路50号树兜幸福里5层 服务热线:400-918-2018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