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贰伍心理
接纳不完美的自我: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编辑:章婉婷
2022-11-07 17:01:45
浏览量:182
评论:0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从小到大经历的是打 压式的教育。许多父母总会举邻居家的孩子和我们 比较,把我们贬低的一无是处。久而久之,我们也 给自己贴上了标签: “我是一个糟糕的人” “我不值得被爱” “我讨厌我自己” …… 但就像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 开始”。我们要撕下这些桎梏我们的标签,去接纳 自己,去爱自己,才能不断地自我成长,迎接最好 的自己。


爱自己≠自恋


有人说,表现出爱自己,就会被认为是一个自恋的 人。人真的不能大胆表达对自己的爱吗?事实当然并非 如此。

爱自己即自爱,指爱世界的同时爱自己,是一个整体 平衡的状态。自爱首先需要自己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 优点和缺点、光芒和阴影,然后去接纳自己,尤其是接纳 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仍然坚定地相信, 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当你不以乱七八糟、虚于浮表的人设 来框定自己时,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好与不好时,就意味着 你有了接纳一个“具体真实的人”的能力。

自恋,指只把焦点投注到自己身上,正如弗洛伊德所 说的“一个人将力比多(libido)投放在自己身上”,心 中只有自己。自恋的人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上缺乏“共 情”的能力,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爱自己和自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第31页-50(1).png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爱自己的能力呢?


1、他人对我们的负性评价 

自我厌恶是由负面的自我评价发展而来的。但自我评 价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负面的,它是从零开始构建的。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获得别人的评价,不管 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评价逐步会让我们形成一个对自 己的判断。当我们获得新的评价后,我们会将新的信息 和旧的信息进行比较判断,从而让我们的自我评价不断 更新调整。因此,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对我 们的评价。

如果我们长期收到的评价都是负面的,那么我们就会 吸收这些负面评价,认为做不好事情就是因为“自己这 里那里都不行”,认为“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让事情变得 更糟糕”。而当这些负面的想法积攒过多且自己深信不 疑时,自我厌恶的心理状态就会逐渐形成了。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差距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自我概念分成了现实自我 和理想自我两种成分。现实自我,即真实的我,是指此 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如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我目 前的真实状况等。它是当前表现出来的显在自我,是自 我拥有的一切潜能与显在的存在。 

理想自我象征着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包括与 自我有潜在关联的、被个体赋予很高价值的感知和含 义。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不会太大时,我们会更 有动力朝向自我实现,让自己更趋向于理想自我。 

但是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时,也就是当我们发现我们难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时,我们会变得沮丧、失望,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会让我们厌恶当 下无能的自己。我们总认为事事完美才是我们应该达到 的目标,但是其实过于完美的理想自我反而可能会让我 们变得更糟糕。


3、负面偏差带来的评价影响 

从人类进化角度来看,特别是在远古时代,坏事比 好事的结果更严重、更不可逆;从生理角度来看,大脑 天生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的反应更快更深。人类 的进化原因和大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我们对坏信息反 应更强,且只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信息。这就是负面偏差效应。

在我们的眼中常常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容易 把事情想的过于糟糕。因此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愿意去爱自己。


怎么样获得爱自己的能力?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给自己贴上 负面标签,接纳和认可自己,去更好地爱自己呢?可以 试一试FESU法则。


1、觉察 

当你感到情绪波动,某些结论、判断正在心中萌 发、生长时,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告诉自己:我正在 用不正确的观点,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是不对 的。 不要下意识地调用这些观点去判断事情,而是停下 来、想一想:这些念头对不对?为什么它们会直接出现 在我脑海里?我是否需要反思一下它们?


2、放松 

一旦你发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偏向负面,内心 的声音正在苛责自己,不由自主地涌起各种失败的回忆 和想象。那么,告诉自己:它们已经过去了,要坚决把 它们抛弃。

试一试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再用正面的记 忆,比如听众的赞誉、领导的表扬、朋友的肯定来代替 这些画面。这可以有效地让我们放松下来,进而慢慢调 整和改善自己的状态。


3、转换

想一想,这件事情真的如我所想的这样吗?有没有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不妨考虑一下,如果是你非常亲 近的朋友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会跟他说 些什么?会如何开导他、帮助他?试着跳出来,用第三方的视角来观察,把以上的内容说给自己听。


4、更新

如果你觉得,经过以上的操作之后,你感受好了一 些,能够更好地把外部事件往正面的方向解读。那么, 试着把它变成一个习惯。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 用同样的方式去解读。

久而久之,这种新的解读方式,就会替代掉你旧的 解读方式,让你能够更加积极、正面地对待生活中发生 的种种境况。

有一部电影是这样说的:“我们没法一下子想明白 自己到底是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将缓慢而 坚定地度过一生。” 只有当你发自内心接受自己时,真 正的改变才会发生。愿我们都能学会爱自己,去迎接只 属于自己的终身浪漫。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章婉婷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543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
    播放:278 次
  • 社会心理服务师培训
    讲师:
    播放:67 次
  • 心理急救员培训
    讲师:锁朋
    播放:54 次
  •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能力培训项目简介
    讲师:
    播放:77 次
  •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能力培训项目简介
    讲师:
    播放:171 次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闽社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屏东路50号树兜幸福里5层 服务热线:400-918-2018 网址:www.fjmsx.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